一是現代化管理水平不高,經濟效益水平不理想。
就紙箱行業而言,由于中小企業仍占多數,大型骨干企業數量多,功能發揮空間有限,影響了整個行業整體水平的提升。中小企業基本都是傳統的管理模式。在大型企業中,由于重硬件輕軟件的傳統思想仍然占有一定的市場,管理水平跟不上設備技術改造的進程,基本處于企業粗放式管理模式。
不注重人員培訓和招聘,不注重產品質量和原材料損耗,浪費過多。為了獲得市場份額,采取惡性競爭來降低價格。企業在這方面的缺陷導致盈利能力低下,少數企業經營利潤低甚至虧損很多。
產業生產結構需要調整:
紙箱行業無論企業,紙箱行業都采用大、全、小、全的生產模式,不適合行業和企業的發展。它不僅占用空間、資金和勞動力,而且企業由于技術基礎差、產品質量差,在不調整行業生產結構的情況下,必然會阻礙行業的整體發展。
這種生產方式在國外已經實行了很長時間。前一階段《中國包裝報》組織紙箱行業討論集中制板和分散制箱的利弊。多位專家發表意見,肯定了集中制板、分散制盒的生產模式。
產品結構有待完善:
近十年來,企業重視瓦楞紙板生產線的技術設備改造,這是正確的,但忽視了下一道工序的改造。解決紙板質量問題后,須投入資金重視紙箱后加工設備的改造,如多色高精度高速水性印刷開槽機、模切機、箱盒涂膠機等設備,這是造成紙箱產品檔次低的直接原因。
目前,隨著國際市場的發展和國內市場的需求,對印刷的要求越來越高。發展多色點印,用運輸包裝代替商品銷售包裝,用白板紙代替箱板紙印刷,用預細瓦楞紙代替B、C瓦楞紙實現克重低、重量輕,節約資源,增加強度,用異形紙箱代替普通紙箱,方便消費者攜帶,美觀大方。因此,紙箱企業須充分發揮創新精神,加強設備改造,開發新產品,提高產品檔次,開發中高檔產品,增加產品附加值。
基本原材料拖累:
紙制品產業的發展須與相關產業合作,從目前的情況來看,造紙行業的原材料供應能力仍然不足,在品種、數量、質量和規格上都無法滿足需求。以紙箱瓦楞原紙為例,不僅是數量問題,更是質量問題。真正達到高強度的瓦楞原紙數量很少,每年進口高強度低克瓦楞原紙約500萬噸。